1933年8月,我从福建省委调到粤赣省委担任书记,潘汉年兼任中华苏维埃大学的委员,校长是毛泽东,副校长是沙可夫。
1934年三月2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潘汉年和我都当选为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执行委员。
在这期间,他正忙着奔走于瑞金和福州之间,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全权代表与福建人民政府谈判,开展抗日反蒋运动。
1933年9月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福建进行抗日反蒋活动。
派陈公培(吴明)携带蒋光鼐写的《十九路军与红军联络证明书》到达五台。
彭德怀和袁国平遵照周恩来的电示与陈公培会谈。
彭德怀和袁国平既肯定了十九路军抗日反蒋行动,又批评了他们来福建&ldo;剿共&rdo;的错误,将会谈情况电告了中央,并且给蒋光鼐、蔡廷锴写了回信,请他们再派代表到瑞金谈判。
10月下旬,蒋光鼐、蔡廷锴派徐名鸿作为十九路军的全权代表,同陈公培来到瑞金,送来了十九路军领导人给毛泽东、朱德的信。
党中央决定由周恩来负责这次谈判工作,派潘汉年(潘健行)为全权代表,与徐名鸿进行具体商谈。
双方在谈判期间,毛泽东、朱德曾多次会见徐名鸿、陈公培、潘汉年等,于10月26日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条,标志着我党与十九路军的合作抗日反蒋的关系初步形成。
随后,我方派潘汉年为代表,黄火青(黄一青)为秘书前往福州。
黄火青团正患疟疾,一时不能同行,中央让潘汉年与徐名鸿、陈公培先行,并由李克农指派吴振英等两人为警卫员随行。
临行的那天早晨,毛泽东、张闻天、林伯渠、邓发等前来送行,邓发为他们开了通行证,还派人护送他们经河州,由新泉出境。
一星期后,黄火青病稍愈,独往福州,与潘汉年同住在十九路军总部里。
我党与十九路军的合作关系形成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根据《初步协定》规定的&ldo;在初步协定签订后,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即根据订立本协定原则发表反蒋宣言,并立即进行反日反蒋军事行动之准备&rdo;的条文,联合李济深、黄琪翔等一部分反蒋反日的力量,于11月15日在福州开会决定于11月20日发动事变。
对于十九路军方面的行动,蒋介石已获情报,企图加以阻止。
蒋曾邀蔡廷锴到庐山会晤,请林森入闽诱劝陈铭枢,均告失败。
遂于17日派专机携函来福州接蔡廷锴往南昌,被蔡廷锴将飞机和飞行员扣留。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等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南校场召开&ldo;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rdo;,宣告成立&ldo;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rdo;(简称&ldo;福建人民政府&rdo;)。
在福建事变爆发的过程中,潘汉年、黄火青给中央发回了两份电报,电报稿是潘汉年起草的,由黄火青翻译成密码后,交十九路军的电台发回的。
党中央复电要他们两人中一人回瑞金汇报情况,潘汉年因忙于同&ldo;福建人民政府&rdo;商谈各项工作,选由黄火青回瑞金。
黄火青在向中央汇报了情况后,被派往漳州,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驻漳州领事。
&ldo;福建人民政府&rdo;成立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根据《初步协定》规定的&ldo;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暂时划定军事疆界线,在该线不得驻扎主力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