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事务所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四十一号六楼五号&rdo;
这样,这个启事就于1932年3月4日在《申报》登载出来了。
这个启事没有用伍豪的名义而用周少山的名义,又说伍豪是周少山自己(+文+)的笔名。
这个小(+人+)动作很妙,因为启(+书+)事登出后,国民党(+屋+)曾派人去找巴和,问伍豪在哪里。
巴和说:我的当事人是周少山,仅仅别名叫伍豪,你们要找的伍豪当然不是这个,而且他自己也登有启事,你们可以直接去找他。
这个启事的内容,明显地分辨出来那个伍豪启事是伪造的,因而我们没有很琐碎地去反驳他那些反苏反共的言论。
同时党内也有一些油印刊物上刊登了反驳的文章。
在当时来说,这个启事花100两银子是贵了一点,但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因为周恩来已离开上海,他不会知道我们做了这些&rdo;事情。
以后也没人向他提过这件事。
麻烦出在&ldo;文化大革命&rdo;的时候。
南开大学&ldo;红卫兵&rdo;查报纸,查出伍豪启事这一段,就告到毛泽东那里去了。
这使得周恩来无缘无故一时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他不得不去找一些旁证,为自己做了辩护,写成一个送中央的大事记。
那个大事记从1931年1月中央开六届四中全会算起,分月分日,记到1932年2月。
当时只能依靠毛泽东出来说一句话,但1967年他只批给林彪等人去&ldo;阅存&rdo;,1968年才批&ldo;此事已弄清,是国民党造谣诬蔑&rdo;。
可惜那些&ldo;红卫兵&rdo;只知道周恩来化名叫伍豪,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名字叫周少山的人,笔名也叫伍豪;更可惜当时周恩来不知道我们已经替他登了一个有力的否定的启事;加之&ldo;红卫兵&rdo;告状以后,没有人找潘汉年和我查问一下,那样的话,凭这个启事就可以解决问题。
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原文无标点,上面启事的标点是我加的。
作为法律文件,应该如此标点,其他标点都是不准确的。
32忆潘汉年二三事1
1本文原载《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
收入本书时,作者作了修改、补充。
徐雪寒
1937年&ldo;八一三&rdo;上海抗战爆发之后,我第一次见到潘汉年同志。
那时冯玉祥将军被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线的战事,他通过王昆仑同志,要求沈钧儒先生在全国各界救国会内选派干部去帮助他建立政治工作。
由于我曾长期在全救会工作,所以党派我去执行这个任务。
临行前,汉年同志约我在钱俊瑞同志家里谈话,关照我在工作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问到如何同组织保持联系时,他分析了蒋冯之间的关系,说蒋介石此次之所以对冯有此任命,无非想利用盘踞山东的韩复榘是他的旧部,便于解决韩复榘对抗战的暧昧态度。
汉年估计很难达到目的,难安于位,所以他决定我的关系还是保存在俊瑞那里。
并说,只要冯能站住脚跟,组织上一定派人来同我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