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1929年底,产生了所谓基本构成成员12人,我记得是鲁迅、郑伯奇、蒋光慈、冯乃超、彭康、夏衍(沈端先)、阿英(钱杏邨)、柔石、沈起予、洪灵菲、阳翰笙(华汉)、冯雪峰。
这也就是发起人和筹备人的意思。
这名单是由潘汉年提出和各方面商量决定的。
在&ldo;左联&rdo;成立时通过了由冯乃超起草的纲领草稿,当时作为中宣部干事兼文委书记的潘汉年肯定看过。
1930年3月2日&ldo;左联&rdo;成立大会,是在北四川路窦乐安路中华艺术大学一个教室里开的。
到会的我记得有30多人。
潘汉年代表党先讲话,而后是鲁迅等讲话。
&ldo;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rdo;的发起和成立,是在&ldo;左联&rdo;成立之前的1930年2月间,也是潘汉年发动和主持的。
鲁迅是发起人之一。
在1930年底或1931年初,潘汉年离开了文化工作的领导,担任了另外的工作。
潘汉年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瑞金去,大概是在1933年9、10月间。
12月底我从上海到瑞金的时候,他正在福建人民政府做我们党的代表。
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他回瑞金。
1934年10月潘汉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派他到莫斯科和第三共产国际联系。
潘汉年从莫斯科回到香港,大概是1936年4、5月间。
6月间,我从上海到香港同他取得了联系。
我随即返回上海。
6月20日左右,我派周文送密件到西安转中央,向中央请示埃德加&iddot;斯诺要进陕北的问题和报告,潘汉年已同我取得联系。
这一年7月上旬,潘汉年从香港到上海,在上海停留了大约四五天,随即到陕北中央去。
潘汉年回上海后,即成立中共上海办事处,主要是做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
潘汉年是主任,我是副主任。
1936年8月间,在国民党二中全会之后,两广反蒋事件失败的时候,潘汉年曾派我去做一件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情。
我到上海南面郊区的一个很僻静的x园里(可惜地名已忘记,只记得里面有冷饮处和高尔夫球场)去见张学良,向张学良借用飞机。
见了张学良,但是飞机没借成。
到现在连当时要借飞机做什么用也给忘了。
1936年10月18日,鲁迅的病情恶化。
那天晚上,我也曾经和潘汉年同志研究过,想请宋庆龄先生聘请更好的医生来诊治;但我们又都相信这个晚上是能够过得了的,到第二天再去和宋先生商量。
……19日早晨5点多钟,我接到周建人先生的电话,说情况很坏了。
等我到鲁迅先生家里时,他已经断气30多分钟了。
我随即把这个情况报告了潘汉年,他报告了中央。
1937年8、9月间,即在抗战开始之后,叶挺同志来到上海。
当时叶挺同志住的旅馆在沪西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潘汉年带我去看望叶挺同志。
在那里我还碰到了李一氓同志。
潘汉年告诉我,李一氓从西安调来,将在叶挺同志领导下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