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隐蔽斗争
早在1937年6月间,党中央就派刘晓到上海负责重建和恢复上海党的工作。
刘晓一到上海,就与当时任中共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的潘汉年联络上了。
7月间,在庐山结束与蒋介石会谈的周恩来到了上海,约潘汉年、刘晓谈话,布置具体的抗日行动。
潘汉年又安排周恩来在黄金大戏院的后台与上海救国会和文化界人士会晤(刘晓虽也参加,并未暴露身份)。
至此,上海党的活动走出了低谷。
1937年&ldo;八一三&rdo;后,中共驻沪办事处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上海办事处(即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简称&ldo;八办&rdo;),仍由潘汉年负责。
地址在福煦路(延安中路)多福里21号。
对外以&ldo;八办&rdo;名义开展统战工作,同时帮助地方党的重建。
在输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抗日前线支援抗战,发动上海附近的农村游击战,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他还作了许多隐蔽的工作。
如设立秘密电台、交通联络站、派遣一部分党员在敌特机关工作,广泛搜集敌特的情报等。
还接待和审查了许多长期失去党的组织领导的同志,包括出狱的、长期隐蔽在地下的,并将其中适宜在上海工作的转给以刘晓为首的地方党领导。
潘汉年利用&ldo;八办&rdo;半公开的合法身份,负责领导上层的统战工作,像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上海抗敌后援会、各界救亡协会、国难教育社、难民救济协会等。
当时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成立,光与党有关系的妇女团体就有22个。
&ldo;八办&rdo;在这方面的工作生气勃勃,成绩很大。
此外,潘汉年还通过郭沫若、邹韬奋、夏衍等团结了一批记者、作家,办了《救亡日报》、《抗战》等报刊。
在抗战初期,上海的斗争纷繁复杂,潘汉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他隐蔽在群众中,只在一定场合露面,所以敌人也摸不着他的行动规律。
&ldo;八办&rdo;建立的电台,是同党中央取得紧密联络的非常重要的渠道,这对上海及整个沦陷区的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潘汉年善于组织情报网,虽身处四面被围的&ldo;孤岛&rdo;上,也能够知道各方面的动态,采取灵活的对付方法四面出击。
如国民党有一部分人秘密投敌当了汉奸,混在人民群众团体中进行破坏工作,我们都能及时发现,保卫了我们的组织,防止汉奸的破坏。
1937年12月间,潘汉年同夏衍一起离开上海前往香港,从事文化与情报活动,同时安排宋庆龄、何香凝和救国会、文化界著名人士安全离沪到香港或大后方去(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又是潘汉年派干部去香港周密部署在港的柳亚子、邹韬奋、沈雁冰、夏衍等著名人士安全撤离)。
在武汉沦陷之前,他又赶到那里向周恩来同志汇报工作。
1938年9月,潘汉年到延安,在中共中央社会部分管情报工作,他常去中央城工部研究敌占区的工作问题,还常到中央党校和社会部情报训练部讲课。
在延安期间,潘汉年与董慧相识。
董慧原是香港富豪千金,来延安进抗大,是位热血青年。
潘汉年在延安一度患病,她悉心护理,终于相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