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
人们用礼炮和欢呼声来庆贺王室的庆祝活动。
在18世纪的船上,礼炮放得很普遍。
当一艘船的大班或负责人上船、下船时,人们都要鸣炮8声或者16声,以示欢迎与尊重。
当一艘船进入港口,另一艘船前来迎接时,也要鸣炮表示敬意。
所有的船都备有20‐30门大炮,船员们必须时常练习,学会使用大炮。
因为,随时都有可能与海盗或者恼羞成怒的竞争对手相遇。
为了自卫,人们曾有几次作了备战并且发炮表示警告,但从未发生过战斗。
最好的情况是,只要将军旗升起,就能吓跑海盗。
从远处看,印度公司的旗子与海军军旗没有两样。
所有的船都是满帆船,就是说在所有三个桅杆上都配有四方形的横帆。
最老的船在船艉桅杆上曾有过一面三角形的拉丁帆,但后来被斜桁帆代替。
四、船上的生活
从海上航行到中国是一项伟大而充满危险的冒险活动。
一次航行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且航行多半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在北欧海域上最初几个月的冬季意味着长时间的寒冷、潮湿和暴风雨,在火边取暖成为一种奢侈的思想。
在船处于静止状态下爬上20米高的桅杆把船帆收起已经相当危险,在黑暗和寒冷的暴风雪中就更为险峻。
收起或放下那些大船帆需要很多水手和实习水手。
每船平均有150名船员。
或许,从一开始人们就估计到航行期间会有些人生病或死亡。
一些人在桅杆上干活时,从上面摔下死在甲板上。
然而大部分人的死亡是由于饮食差,或是缺少维他命c以及恶劣的卫生环境而造成的。
船上的人员
每艘船有2‐4名大班跟随,他们代表公司。
远征都是由他们来指挥。
大班们负责所有在广东和其他港口的采购任务。
他们掌管着船上的财政支出,而且还对每天航行中发生的事情和商务进行仔细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