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每次同时派出两艘船。
人们在哥德堡外的克里帮码头给船装备。
船上装的货有木材、铁、柏油和零碎的杂货,如钉子、斧头和灯等等。
这些东西将在西班牙的加迪斯港卖掉。
水手舱里的水桶装满了淡水,圆木桶里装的是肉和鲱鱼,面包和其他几个月内所需要的食品被仔细排列在一起。
木匠给去势的公牛、绵羊、猪和母鸡做了围栏,人们装上了干稻草。
船员作了登记后,被用小船送到大船上。
最后公司的董事检阅大船,大班们在八声礼炮中上了船,人们将铁锚收起。
船于年初起航,目的是正好能赶上印度洋上的季风。
如果没有季风的帮助,船是无法到达中国的。
最通常的航线是从苏格兰的北面出发,因为船从南面航行穿过英吉利海峡困难重重。
寒冷、黑暗和暴风雨使得这个地带成为那些航行最为艰辛的地方之一。
公司的几艘船都沉没在那儿。
&ldo;芬兰&rdo;号在暴风雨中逆风航行了两个月后,不得不返回挪威,进行修理和补充供给。
航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加迪斯。
人们把船上的货卖掉换取西班牙银币,因为中国只收白银。
人们给仓库补充供给,给木桶添加淡水。
船绕了一个大弯才航行到大西洋,目的是为了能够利用洋流。
在最后几个特别许可状期间,船通常驶进好望角为仓库进行补充。
不过,最初有被滞留在那儿的可能。
几乎所有的瑞典船都要在爪哇岛的新湾(newbay)停留。
他们在那儿补充新鲜的淡水,装上水果和蔬菜。
由于一部分水手已死亡或者病倒,在这里通常也招募一些新水手。
在印度尼西亚外的水域中,水流湍急,变化多端。
如果船没能赶上时间,季风转变了方向,就根本无法向北行驶。
如果想要一鼓作气航行到广东,只要顺着季风航行一周即可。
&ldo;哥德堡&rdo;一号就是错过了季风。
他们成功地慢慢航行进越南外边的沙巴头岛,然后被迫返回爪哇岛的巴达维亚,在那儿他们等待了5个月。
在驶过中国海后,人们通常先在曾为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停留。
然后,人们在珠江逆流行驶到离广东几千公里远的黄埔。
随后大的帆船就再也无法向前行驶。
船在广东停留5个月,在货舱里,那些价值昂贵的商品被整齐地排列到仓房的顶部,货物之间的缝隙被塞满,货物被贴上封条。
这些封条只有当船到达哥德堡后才能启封。
然后人们给船装上6个月返航的供给和活牲口。
现在,所有的这些货,加上船上粗大的铁锚缆绳,还有船员从中国买进的私人货物都被放在两层狭窄的甲板上,因此,离开广东的船着实是一艘满塞货物的船。
危险更大,航行更为缓慢。
返航时,人们还在爪哇岛停泊,给船加淡水,以及根据需要补充船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