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还十分重视市、区两级政权机关中的统战工作。
1952年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召开机关内部统战工作组成立大会,市委、市府有关负责人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以及专家等二千余人参加了会议。
潘汉年在大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府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
后来,他还对机关统战工作作了重要批示:&ldo;政权中党委及党组应经常讨论本单位的统战情况,支部应将统战工作列入经常议事日程之中。
&rdo;并&ldo;要求政府首长应结合本单位统战情况,将成绩、缺点,联系今后如何提高统战工作,向党外干部作报告&rdo;。
由于民主人士拥有共商国家和上海大事的权利,调动了各界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解放初期,上海呈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
广泛结交新老朋友
统战工作就是团结和争取党外人士和民主人士,同他们交朋友,与我们一道工作。
对于各界上层人士,争取、团结了一个,往往就能争取、团结一大片。
各界人士,特别是一些过去对党不了解的上层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往往首先是从对共产党干部认识和了解开始的。
而这些人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共产党做统战工作的干部。
潘汉年在担任统战部领导以后,他向华东和上海统战部门的干部反复做动员和教育工作,要求统战部干部发扬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善于广泛结交朋友。
潘汉年自己作出了表率。
他过去长期在上海工作,有很多老朋友,这些朋友大多是文化界和军政界爱国人士。
上海解放后,他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工作的面更广、更复杂。
许多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需要去做,所以,除了老朋友外,还需要结交许多新朋友。
作为负责华东、上海市统战工作领导的潘汉年深知必须团结和结交更多的朋友,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从上海解放的第二天起,潘汉年就开始结交赵祖康这位朋友。
他关心赵祖康的工作,尊重并倾听这位党外朋友的建议。
上海解放后不久,赵向潘建议,原上海市公安局代理局长陆大公在解放前夕曾做过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希望考虑给陆大公安排工作。
潘汉年接受了赵的建议。
这令陆大公十分感动。
他感到潘汉年所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实事求是的,并不是因为陆大公过去当过国民党的公安局代理局长而予以排斥。
赵祖康也感到潘汉年是真诚信任党外的朋友。
潘汉年对一些老朋友不仅在生活上关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关心。
王昆仑是一位著名的教授,曾经是国民党的立法委员,原属于国民党的左派人士。
从30年代起,他就和中共联系,并在1933年秘密加入过中国共产党。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和共产党的组织关系。
但是,他还是忠诚地为共产党工作,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和潘汉年也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