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八一三&rdo;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分别到国民党军队陈诚总部及张发奎、罗卓英部进行抗战宣传服务活动,是潘汉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的又一成功例子。
组织战地服务团至国民党军队服务的想法最初是陈诚向郭沫若提出的。
之后,郭沫若请示潘汉年。
潘汉年根据周恩来庐山谈判中涉及的有关向国民党军队派服务团的精神,认为可以同意陈诚的要求。
并且提出我们可以组织一批爱国的革命青年到国民党部队去工作,不仅可以在战地群众中做宣传、组织、服务工作,而且可以在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中交些朋友,进行团结救亡的教育。
但潘汉年强调一点,即根据国共双方的约定,一方不在对方军队中发展党的组织,因此这次上海组织的三支战地服务团切不能破坏这一约定。
服务团成立后,潘汉年又专门找负责人开会,重申这一纪律。
由于双方信守诺言,战地服务团工作进展顺利,并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潘汉年在任&ldo;八办&rdo;主任时,还把统战工作做到上海青帮头目、抗战后出任国民党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席杜月笙身上。
针对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急需防毒面具一事,潘汉年致函杜月笙,指出:八路军&ldo;开入晋北,血战经月,已送予日寇重创&rdo;,但因为&ldo;经费限制,防毒装备缺乏&rso;&rdo;,&ldo;渴望后方同胞捐助防毒面具……。
&rdo;杜月笙接信后,第二天即在杜公馆召开抗敌后援会主席团会议,讨论捐赠防毒面具一事。
最后,会议一致通过将1000具从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价值约16万元)捐赠给前方八路军将士的决议。
1
1《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中共党史资料专题研究集&iddot;抗日战争(二)》,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年版。
如上所述,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潘汉年在上海将近一年的统战工作,不仅赢得了各界上层人士的信任与支持,而且将上层统战工作与基层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将对国民党的团结争取工作与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从而有力地拓展了上海抗日救亡的阵地,推动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进程。
潘汉年作为一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出色地完成了党赋予的使命。
57潘汉年与上海解放初期的统战工作
黄金平 吴祥华
上海解放后,潘汉年担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同时,他又是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兼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
统战工作对他来说是&ldo;老行当&rdo;,得心应手。
在新的条件下,他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帮助民主党派整顿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