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作当时由盛丕华同志的儿子盛康年来担任。
他原本是上海开美科药厂经理,生活作风与工商界人士很容易接近。
其实他早在1947年随黄炎培、盛丕华等赴香港,与中共地下党领导潘汉年等接触,接受了新思想。
所以,解放初对上海上层工商界的联络工作,就由他来担任。
工商界中的高层分子荣毅仁、刘靖基、刘念义、胡子婴、严愕声、经叔平、董春芳、王子建等当时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要求学习,要求进步。
就在潘汉年领导支持下,于1951年&ldo;七一&rdo;党的生日这天,成立了工商界&ldo;七一&rdo;学习会。
取名&ldo;七一&rdo;主要表示决心跟共产党走的愿望。
&ldo;七一&rdo;学习会成立后,始终得到中共上海市委的亲切关怀,潘汉年、许涤新、吴雪之等党政领导都先后应邀来学习会做报告,讲解党的工商政策,起了指导方向的作用。
对工商界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学习组织。
它帮助我们工商业者走上康庄大道。
从此以后,工商业者参加了一系列爱国活动,如拥护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全行业公私大合营等。
即使在&ldo;文化大革命&rdo;中,他们也能经受严竣考验,对党坚信不疑。
&ldo;七一&rdo;学习会,帮助工商界高层中坚分子的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带头,发挥了重大作用。
&ldo;七一&rdo;学习会是一座使我们工商业者跟党走社会主义大道的&ldo;高架桥&rdo;。
今天回忆起来,更令人怀念设计与建造这座&ldo;高架桥&rdo;的工程师潘汉年同志。
&ldo;七一&rdo;学习会,会员入会限制很严,有不成文的入学标准,如:政治[文]上要求[人]进步,经济[书]实力[屋]雄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能广泛联系群众等。
申请入会者,先由已入会的会员介绍,经干事会讨论一致同意后(注:干事会由荣毅仁、刘靖基、刘念义、严谔声、经叔平、董春芳、王子建组成。
盛康年是召集人,负责干事会的具体工作),向全体会员会议提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接纳新会员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只要有一票否决即不予批准。
由于把关极严,直到1952年2月仅有会员49人。
学习会的会员虽少,能量却很大。
会员中大工商业家最多,占65,工商界代表人物占25,其他知名人士占10。
就政治地位而言,会员中有上海市副市长兼市民建、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上海市财委副秘书长严愕声;市协商会副秘书长盛康年;市工商联秘书长胡子婴。
另有市政府委员;市协商会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委、常委、执委;主要行业同业公会主任或负责人。
学习会中有民建会员33人,占会员总人数约三分之一。
虽然民建会员一般不以民主党派的身份活动,但是民建会员对&ldo;七一&rdo;学习会潜在的影响是显著的。
就社会关系而言,成员分别代表棉纺织、毛纺织、麻织、染织、橡胶、火柴、水泥、化工、造纸、制药、卷烟、机器及公用事业等14个大工业。
纸品、百货、金融、棉布、地产、国际贸易等六大商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