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回上海后,潘汉年开始考虑陕北之行。
鉴于前次在香港与冯雪峰会面时,冯提及有通过西安至陕北的秘密交通关系,潘汉年找到冯雪峰,并与他一起研究赴陕方案。
考虑到潘汉年此行事关重大,冯雪峰特意请来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并且在西安负责交通工作的刘鼎,由刘鼎具体安排潘汉年的行程。
7月下旬,潘汉年在刘鼎的安排与陪同下,离开上海。
8月8日,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
在保安,潘汉年被安排住进了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职的张闻天的窑洞。
张闻天和潘汉年促膝长谈。
随即潘汉年又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汇报了1936年春在莫斯科和最近在上海、南京同国民党方面联络的情况,还汇报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刚刚开过的讨论中国问题会议的精神,即放弃&ldo;抗日反蒋&rdo;的口号,以南京为首要谈判对手。
接着,潘汉年又来到中共中央秘书处,将从莫斯科带回的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进行电讯联络的密码,交给了秘书处负责人邓颖超。
至此,潘汉年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出的国共两党谈判联系人的工作告一段落。
中共中央在听完潘汉年的汇报后,于8月10日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关系,调整对蒋政策。
会上,中共中央明确决定:抗日必须反蒋现在不适合了,要与蒋联合,与南京合作。
会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方针实行了重大转变,即从&ldo;抗日反蒋&rdo;到&ldo;逼蒋抗日&rdo;。
并于9月1日向全党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通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潘汉年在参加完8月1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即受中央派遣前往张学良部工作。
但不久,即8月26日,潘汉年又收到毛泽东关于&ldo;现急需兄去南京并带亲笔信与密码去&rdo;,希望他&ldo;取道肤施&rdo;(即延安)回陕北的电报。
19月上旬,潘汉年回到保安。
不久,便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准备不日启程,经西安赴上海与国民党谈判。
1《我们政策重心在联蒋抗日》,《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3期。
9月24日,潘汉年携《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书》、《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即《八项条件》)、毛泽东致宋庆龄、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韬奋的信以及周恩来致陈果夫、陈立夫的信等有关国共两党合作谈判的重要文件离开保安。
在西安作短暂停留后,于10月中旬到达上海。
就在潘汉年到达上海前后,鉴于蒋介石继续对苏区实行&ldo;围剿&rdo;,缺乏谈判诚意,10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先由潘汉年作初步谈判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