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do;社联&rdo;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进步青年学生中广泛深入传播,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团结在&ldo;社联&rdo;周围。
为了更好地把革命青年组织起来,在&ldo;社联&rdo;党团的帮助下,1930年下半年,&ldo;社会科学研究会&rdo;正式成立。
潘汉年、刘锡五、彭康和王学文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此后,潘汉年对&ldo;社研&rdo;的工作也时常予以关心指导。
潘汉年作为中央文委书记,还关心指导了其他左翼文化团体的筹建工作。
随着文化界各个系统的左翼文化团体纷纷建立,为了加强对这些革命团体的统一领导,党中央决定组织一个&ldo;左翼文化总同盟&rdo;(简称&ldo;文总&rdo;)。
在潘汉年的主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筹备,&ldo;文总&rdo;于193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潘汉年担任&ldo;文总&rdo;的党团书记,并主编&ldo;文总&rdo;的机关刊物《文化斗争》。
至此,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建立了从中央文委到&ldo;文总&rdo;及其各个方面的垂直的组织系统,大大加强了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有力地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广泛深入发展。
三
潘汉年是最早与鲁迅结识并建立联系的共产党人之一。
1927年10月19日,鲁迅从广州到上海定居,当天下午,中国济难会负责人王弼和潘汉年等人便前往鲁迅寓所拜访,当晚,王弼宴请鲁迅,潘汉年和郁达夫夫妇、蒋光慈、楼适夷、许杰等人出席作陪。
席间,鲁迅和这些革命青年谈笑风生,甚为欢洽。
1927年12月13日下午,潘汉年和鲍文蔚、石萍、李小峰又去拜访鲁迅并共进晚餐。
此后,潘汉年便成了鲁迅先生家的常客。
有一段时间,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经常出现潘汉年的名字。
20年代末,党中央为了加强上海进步文化团体的团结,发展进步文化运动,要求文化界的党组织做好进步文化人士的工作,消除进步文化团体之间的隔阂,争取鲁迅出掌左翼文化运动的旗帜。
为此,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委派潘汉年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
为了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潘汉年多次登门拜访,与鲁迅促膝长谈,并就创造社、太阳社成员过去同鲁迅关于&ldo;文学革命问题&rdo;的争论问题,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得到鲁迅先生的谅解。
同时,潘汉年召集党员文化工作者开会,传达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求党员作家和党外进步作家,立即停止同鲁迅的论战。
他还多次陪同文化界的党员作家去拜访鲁迅,诚恳地作自我批评。
经过周密细致的工作,终于完成了请出鲁迅担任&ldo;左联&rdo;盟主的任务,这对于发展左翼文化运动,粉碎国民党文化&ldo;围剿&rdo;具有重大意义。
在筹建&ldo;左联&rdo;的过程中,潘汉年非常注意倾听鲁迅先生的意见。
他曾经派冯雪峰去拜访鲁迅,就&ldo;中国左翼作家联盟&rdo;的名称问题,征询鲁迅的意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潘汉年对冯雪峰说,&ldo;左翼&rdo;二字用不用,取决于鲁迅,鲁迅如不同意用这两个字,那就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