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潘汉年和中共华南分局的同志根据党中央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和指示,承担了为新政协的召开做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的重要任务。
他们及时向当时转移到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通报中共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并广泛深入地和他们交换意见,讨论研究召开新政协的有关问题,通过他们和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密切联系和磋商,及时沟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召开新政协问题上的意见,为党中央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和新政协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初步基础。
1948年7、8月间,潘汉年等开始组织护送在港民主人士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当时,国民党特务云集香港,港英方面警戒森严,极力破坏我方活动,阻挠民主人士北上。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潘汉年指挥若定,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地安排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等大批民主人士秘密离港转到东北、华北解放区。
从1948年8月至1949年3月,先后送走了20余批民主人士,总数达350人以上,没有一次失误,为人民政协的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4月28日,遵照党中央电令,潘汉年和夏衍、许涤新离开香港,赶到北平,准备参加接管上海的工作。
他们在北平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
5月16日,潘汉年一行乘火车南下,5月23日傍晚到达丹阳,先后向陈毅、饶漱石、曾山等汇报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所作的指示。
随后,他们便随解放军向上海进发,迎接上海的解放。
八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5月28日下午,潘汉年作为新上海的市政府副市长,陪同陈毅市长,接受原国民党上海市代理市长交出的旧市政府印信。
从此,领导新上海的紧张繁重的工作开始了。
从上海解放那天起,潘汉年就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市委副书记、第三书记等重要职务,主持市政府的日常工作,成为陈毅市长的得力助手。
潘汉年协助陈毅领导上海工作是多方面的,搞好城市接管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时,陈毅是上海市军管会主任,粟裕是副主任。
潘汉年兼秘书长,领导军管会的日常工作。
当时,在军管会下面,设立了军事、政务、财经和文教4个接管委员会,具体负责各系统各部门的接管工作。
潘汉年主要是抓面上的工作,如综合情况,处理问题,协调步骤等,工作千头万绪,任务极其繁重。
在两个月的接管工作时间里,潘汉年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他经常主持或参加军管工作会议,听取汇报、作出决定。
会议每次都开到深更半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