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眛离开沩山以后,因为八月十五还有两三天就要到了,所以他就赶紧往岳阳楼的方向走去。
他在路上来到了他的精神导师屈原最终投江自尽的地方,汨罗江。
钟离眛的祖父是屈原的亲传弟子。
屈原为培养人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结果却是“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
。
屈原在楚国失势以后,在残酷的政治现实面前,他辛勤培育的这些人当中,大部分人为了自保,竟变成了反对屈原的急先锋,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只有很少一部分,像钟离眛的祖父和宋玉等比较正直的弟子,在屈原死后将他的所有作品归纳整理了出来,以《离骚》《天问》《九歌》为代表一共25篇,留之子孙,终流传于后世!
对于这些作品,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评价:“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认为,这些作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钟离眛自小在家中接触到这些光照日月的诗篇,故受屈原影响至深!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往西流经平江县、汨罗市,至湘阴县进入湘江。
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此江分南北两支,南边为汨水、北边为罗江。
汨罗江两岸村舍错落有致,柳绿花红,民风淳朴善良,水草肥美茂盛,是一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画。
钟离眛来到这里的时候,并不是汨罗江最热闹的时候。
汨罗江最热闹的时候,是五月初五,屈原的忌日,那天这里会有热火朝天的龙舟赛,江中百舸争流,锣鼓喧天,江岸人潮涌动,呐喊四起、粽叶飘香、艾草垂挂,人们在那一天热热闹闹地纪念着屈原的爱国情怀!
钟离眛认为那份热闹其实并不属于屈原,是后世的人们强加给他的。
钟离眛觉得,他眼前这一座略显破旧的古祠,和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以及默默流淌多年的汨罗江水,以一种苍凉的方式,仿佛在向他诉说着什么?
仿佛在说,这种落寞,这种孤寂,倒也符合屈原当年高洁若莲,清冷似雪的高尚品格!
当年,那位形容枯槁、披头散发的老人也是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中趑趄前行的么?
(屈子祠,又名屈原庙,为祭祀屈原神位之祠庙,位于汨罗江畔,玉笥山麓)
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
钟离眛来到这里寻觅屈原的足迹,探求诗人当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勇气和决心!
玉笥山周围有八景:骚坛、桃花洞、望爷墩、濯缨桥、绣花墩、独醒亭、寿星台、剪刀池。
这些景物都与屈原的生平、事迹有关,寄托着人们对诗人的敬仰、哀悼之情。
骚坛,位于屈子祠右侧。
坛址为一小土包,状如雄狮,面江而蹲,相传《离骚》《九歌》即作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