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与之并行,社会也能变成更充实的自由之地。
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这样想的。
但无论我怎样想,事态大概也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吧。
第九章该让什么样的人物登场?
常常有人问:&ldo;您小说里登场的角色,是否以真实人物为原型?&rdo;我的回答大体上是&ldo;no&rdo;,一部分是&ldo;yes&rdo;。
迄今为止,我已写过为数不少的小说,但从一开始就意图明确,&ldo;这个角色是在心里比照着现实中这位人物写的&rdo;,像这种情况总共只有两三次。
我一边写着(都是一些小配角),一边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万一被人家瞧出底细来,&ldo;这是以某某为原型的吧&rdo;,尤其那个人偏偏就是某某本人的话,那可就不好办啦。
所幸至今还一次都没被人识破。
尽管大体上是以某位人物为原型,却也细心周到地作了改造再写进小说里去,我猜周围的人大概还不至于察觉到。
恐怕其本人也是。
相比之下,我不曾在心中想象过某位人物、纯粹是凭空虚构出来的角色,反而被人家无端说成&ldo;某某一定就是原型啰&rdo;,像这种情况要多得多。
有时候,居然还有人挺身而出,堂而皇之地宣告:&ldo;这个角色就是拿我做原型的嘛。
&rdo;萨默塞特&iddot;毛姆在小说中曾经写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被一个素未谋面、甚至未闻其名的人告上了法庭,声称&ldo;自己被当作了小说的原型&rdo;,他为此困惑不已。
毛姆的小说往往把角色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时还成心调侃作弄(往好里说是讽刺),因而才会招致如此强烈的反应吧。
读到他那种高明的人物描写,也许真有人误以为就是在批判和揶揄自己。
多数情况下,我小说里登场的角色都是在故事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除了极少的例外,基本不会有事先决定&ldo;我要写出个这样的角色来&rdo;的情况。
随着写作的展开,络绎登场的人物自然会组成主轴般的东西,种种细节也会纷纷被吸附过去,就像磁铁将铁片吸附过去一样。
就这样,一个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便逐渐形成。
事后细想,常常会发现:&ldo;咦,这个细节跟谁的某某部分有点像嘛。
&rdo;但不会从一开始就定下方案,&ldo;好,这回要把谁的某某部分拿来用用&rdo;,然后再去塑造角色。
许多作业反倒是自动推进的。
就是说,我在塑造某个角色时,几乎是无意识地从脑内的档案柜中抽出信息片段,将它们拼合起来。
大致就是这样的情况。
我私底下把这种自动作业叫作&ldo;自动小矮人&rdo;。
我一直开手动挡的车,刚刚开始驾驶自动挡的车时,感觉&ldo;这个变速箱里肯定住着好几个小矮人,就是这帮家伙在分工协作、操纵排挡&rdo;,而且总有一天这帮小矮人会闹罢工:&ldo;哎呀,整天为别人忙碌奔命,累死我啦,今天要歇上一天!
&rdo;说不定车子还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呢,猛地一下子就抛锚不动了。
想到这里,我甚至隐隐有些恐惧。
我这么一说,各位也许会哑然失笑,但总而言之,说到&ldo;塑造角色&rdo;这类工作,栖息在我潜意识之下的&ldo;自动小矮人&rdo;眼下好歹还在(尽管一面在嘀嘀咕咕地发牢骚)忙忙碌碌地为我干活儿。
我只不过是匆匆抄写成文字而已。
当然,这样写下来的文章不会原封不动地编织到作品里去,日后还会几经改写、变换形态。
而这种改写与其说是自动进行的,不如说是意识鲜明、逻辑清晰地推进的。
然而说到原型的确立,那倒是无意识的、出自直觉的作业,或者说非得这样不可。
要不然就会塑造出让人觉得极不自然、缺乏鲜活气息的人物形象。
于是,这种初期工序就&ldo;承包给自动小矮人&rdo;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