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出来,可能有人会义愤填膺:出版社的编辑在日本虽说是专业技术人员,其实不过是工薪阶层,各自隶属于不同的公司,不知何时就会被调任他职。
固然也有例外,但大多由上司指定&ldo;你负责这个作家&rdo;,便成了责任编辑,无从预测能亲近到哪一步。
在这一点上,不论好坏,妻子是不会调任他职的。
我说的&ldo;观测定点&rdo;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相处多年,所以大概能领会其中的微妙含义:&ldo;这个人有此感想,其实是这么个意思,来源于这个地方。
&rdo;(我说大概,是因为从理论上来说,也不可能理解妻子的一切。
)
然而,若问我是否囫囵吞枣,人家说什么我都全部接受,其实也未必。
毕竟我刚呕心沥血地写完一部长篇小说,虽说经过养护多少冷却下来,但脑袋里还充满热血呢,一听到批判的话,不免就怒上心头,还会感情用事,甚至可能发生激烈的争吵。
编辑毕竟是外人,不可能当面恶语相加,因此这方面或许可以说是家人的有利之处。
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容易感情用事的人,但在这个阶段,有时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感情用事起来。
或许,有时候也需要向外宣泄一下感情。
她的批评,有些让我觉得&ldo;的确如此&rdo;,&ldo;说不定还真是这样&rdo;。
有时候要花上几天才能达成这样的认识。
也有些让我觉得&ldo;不对,岂有此理,还是我的想法才对&rdo;。
不过在这样&ldo;引进第三者&rdo;的过程中,我有一条独门规则,那就是&ldo;人家有所挑剔的地方,无论如何一定要修改&rdo;。
即便不能接受那种批判,但只要人家提出了意见,我就会把那个地方从头改写一遍。
不同意那意见时,我甚至还往与对方的忠告完全相反的方向改写。
方向姑且不论,定下心来修改的那几处,再试着重读一遍,差不多每次都发现改得好过从前。
我觉得,读过的人对某个部分提出什么意见时,且不管那意见的方向如何,那个部分往往当真隐含着某些问题。
就是说,小说那一处的情节发展多少有些疙疙瘩瘩,而我的工作就是要除去那些疙疙瘩瘩的地方。
至于用什么方法去除,则由作家自行决定。
就算心想&ldo;这里写得很完美呀,没必要改动&rdo;,也要默默在桌前坐下,无论如何做些修改。
因为文章&ldo;写得很完美&rdo;这种事,实际上绝无可能。
这次的修改不必从头开始循序推进,而是针对有问题和受到批评的部分集中修改。
然后请她将改过的部分重看一遍,重新讨论,如有必要再作修改。
之后再请她重读,如果仍然有不满之处,再进一步修改。
这样大致完成后,再从头修改,加以调整,确认整体的情节展开。
如果对种种地方作了细微改动,导致整体的基调出现紊乱的话,便进行修正,此后才正式将稿件交给编辑审读。
到了这个时间,大脑的过热状态已经得到一定的消解,也能冷静客观地应对编辑的反应了。
有一件好玩的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