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小说网

第11章(第2页)

一九一三年这首曲子在巴黎首演时,听众跟不上那种超前的新奇感,全场哗然,场面非常混乱。

那打破常规的音乐令众人愕然失色。

然而随着演奏次数的增加,混乱渐渐平息,如今竟变成了音乐会上的热门曲目。

现在我们在音乐会上听到这支曲子,甚至会百思不解:&ldo;这音乐到底什么地方居然能引发那么大的骚动?&rdo;《春之祭》的原创性在首演时给一般听众的冲击,我们只能在大脑里凭空想象:&ldo;大约是这个样子吧?&rdo;

那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原创性这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吗?这就只能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了。

许多情况下,由于受到大家接纳、为大家习惯,原创性会慢慢失去当初的冲击力,但相对的,这些作品‐‐我是说,如果内容出色,并且得到幸运惠顾‐‐会升格为&ldo;经典&rdo;(或者说&ldo;准经典&rdo;),从而广受推崇。

现代的听众听到《春之祭》,已经不会感到困惑、产生混乱了,然而仍能从中感受到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和震撼力。

这种感受作为一种重要的&ldo;reference&rdo;(参照事项),会被慢慢吸纳进人们的精神,成为音乐爱好者的基础营养,成为价值判断基准的一部分。

用个极端的说法,听过《春之祭》的人与从未听过的人,在理解音乐的深度上多少会表现出差距来。

虽然我们无法判定那差距究竟有多大,但其间有差距是确定无疑的。

而马勒的音乐情况稍有不同。

他创作的音乐未能被同时代的人正确地理解。

似乎一般人(甚至连周围的音乐家)大多把他的音乐看成&ldo;不快、丑陋、结构松散、啰里八唆&rdo;的货色。

如今看来,他似乎在&ldo;解构&rdo;交响乐这种既定的形式。

但当时他根本没有得到这样的理解,作品反而被评价为消极倒退的&ldo;不灵光的音乐&rdo;,受到音乐家同行的轻视。

马勒多少还算被世间接纳,因为他是位非常优秀的&ldo;指挥家&rdo;。

马勒死后,多数音乐作品遭到了遗忘。

交响乐团不太乐意演奏他的作品,听众们也不怎么想听。

只有他的弟子和为数甚少的信奉者为了让火种不致熄灭,奉若至宝地坚持演奏下来。

然而跨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马勒的音乐却戏剧性地重获新生,如今竟成为演奏会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曲目。

人们竞相倾听他的交响曲。

这些交响曲惊心动魄,震撼心灵,猛烈地回荡在我们心里。

也就是说,或许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超越了时代,发掘出了他的原创性。

这种情况也时常发生。

就连舒伯特那批妙不可言的钢琴奏鸣曲,在他有生之年也几乎无人问津。

这些作品得以在音乐会上倾情演奏,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事了。

塞隆尼斯&iddot;蒙克的音乐也极富原创性。

由于我们(我说的是多少对爵士乐有兴趣的人)频繁地聆听塞隆尼斯&iddot;蒙克的音乐,因此如今再听到,也不至于大惊失色。

听到几个音符,无非在心里念叨一下:&ldo;哦,这是蒙克的音乐。

&rdo;然而他的音乐纯属原创,这一点在谁看来都一目了然。

与同时代的爵士乐手演奏的音乐相比,无论音色还是结构都迥然不同。

他以独特的风格演奏自己创作的旋律别具一格的音乐,打动听众的心。

虽然他的音乐很长时间没得到公正的评价,却由于少数人坚持不懈地支持,久而久之,也被一般公众接受了。

就这样,塞隆尼斯&iddot;蒙克的音乐现在已成为我们的音乐认知系统中不言自明,并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就是成为了&ldo;经典&rdo;。

绘画和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梵高的画,毕加索的画,起初都令人大惊失色,有时还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然而时至今日,我猜大概没有几个人看到他们的画作会心烦意乱或心情不快。

大多数人看了反而会深受感动,受到积极正面的刺激,得到治愈。

这并不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绘画失去了原创性,而是人们的感觉被那原创性同化了,将它作为&ldo;reference&rdo;自然地吸纳进了体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权少的头号新欢我的游戏角色是巨龙DOTA2与世界为敌禁爱入骨,总裁请放开都市妖孽武神花开五毒:神姬很逆天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追寻博尔特的脚步官途狂飙:从秘书到省委书记天降萌宝:妈咪,别跑醉爱谋欢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我的大脑里有电脑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登顶全球:我真的不是天才天帝逍遥我重生后只想虐渣诱吻!玩心跳!霍爷破戒缠她哄她在吞噬星空当中研究万物神秘医妻是团宠重生之硬核太子妃带着异能兴农家无上霸天畅游武侠世界职业修仙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