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帝看向虞籍,“太傅身为六艺院长,此次还要多费心。
大奉已夺得朔方,后续得增派人手。
欧阳郡守镇守临淄,也说当地缺乏基层干吏。
正好趁此次诗会挑选些有潜力的弟子,朕会破格提拔。”
“臣遵旨!”
虞籍起身作揖。
每年六艺诗会是最热闹的。
同样也是选拔官吏的方式。
毕竟大奉还没有正经的科举制。
主要是以察举制为主。
先通过六艺,招收些良家子。
通过老师举荐选拔,再担任郎官。
郎官就相当于是干部储备。
没有固定的数量。
分为议郎、中郎、侍郎。
常伴于奉帝左右,学习政务。
表现出众的,就能推为县吏。
或者是直接委以朝官。
这套制度已经推行了数百年。
但先帝时期就出问题了。
先帝开始,大奉疆土极速扩张。
导致官吏是相当紧缺。
奉帝这两年都在想该如何改制。
欧阳征前些日子发来文书。
k?u?xi-n?g~y!y¨·c+
仅仅临淄一郡,缺吏超百人!
所以奉帝对六艺诗会很看重。
“高句丽那边怎么说?”
曹牍站起身来,抬手道:“他们说诗词歌赋是起源于高句丽,我们大奉学的都是从他们那传来的。
还说大奉最着名的诗仙陆白,其实就是高句丽人。”
“放他祖宗的屁!”
宁阙是彻底绷不住了。
这t是人说的话吗?
奉帝有些诧异地看向宁阙。
“你这是?“
“咳咳,
陆白是臣弟的师兄啊!”
宁阙是哭笑不得,“他祖上八代,那都是大奉南郡人,怎么突然就被改国籍了?”
“偷国嘛,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