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圣谕十六条》却被后来的皇帝变来变去。
高明的皇帝都知道,光是大开杀戒不足以治天下。
清代推崇&ldo;敬天法祖&rdo;,雍正正好利用这条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号称&ldo;以圣祖之心为心,以圣祖之政为政&rdo;,把康熙的《圣谕十六条》详加阐发,写成洋洋万言,重新颁行。
这就是雍正的所谓《圣谕广训》。
各地官员又得在每月吉日召集百姓宣讲《圣谕广训》,累年不辍。
但是,如果说康熙那十数条圣旨言简意赅,那么雍正的阐述则是王妈妈的裹脚布。
可惜雍正享国之日太短,在金銮殿上只坐了十三载,寿年不过五十七岁。
假如他真如乃父,坐朝六十一年,终有一天会偷梁换柱,不用再拿康熙去吓唬人。
伊渡:
雍正坐上皇帝宝座,首先要吓唬的大概就是他的骨肉兄弟们。
王跃文:
的确如此。
这位四阿哥做皇帝,凭的仅仅是康熙一句话。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某日凌晨,皇帝召众皇子和亲近大臣到榻前,下了谕旨:&ldo;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rdo;这个时候,军功赫赫的十四阿哥却在西藏平叛。
中国人认皇帝,讲究的是正统。
雍正承父皇之位,正统自是无疑。
反对正统,大逆之罪。
十四阿哥心里暗自不服,却也只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
他奉旨回京,还得问清楚先去吊唁先皇,还是先去恭贺新皇。
其他的阿哥们自然更是无话可说。
野史记载,雍正还把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八阿哥、九阿哥改了名,一个叫阿其那,一个叫塞思黑,意思是满语的猪和狗。
用意在于震慑别的阿哥们。
野史不见得可信,但雍正之酷,史家早有公论。
雍正尽管做了皇帝,但他必须堂而皇之把康熙放在神龛上供着。
康熙三十五个儿子,他们在父皇驾崩之前过的日子可谓血雨腥风。
皇子们疯的疯癫,关的关押,为着立储之事,不知掉了多少脑袋。
康熙到了晚年,几乎听不得大臣们提及储君之事,谁胆敢说到立太子,重则杀头,轻者罢官。
康熙衰老之际,十四阿哥胤禵题军功最大,授抚远大将军,世人多以为他会承继大统。
没想到,康熙看中的偏偏是皇四子胤禛。
胤禛不仅没什么功业,甚至还有些蹈高临虚的姿态,多年同世外之人相与为伍,谈佛论道。
皇子们争来斗去,几乎忽略了还有个四阿哥会同他们争天下。
可是,正是这位看上去与世无争的四阿哥最后做了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